鯉魚潭水庫的上游是三義鄉的景山溪,下游為大安溪。
集水區域涵蓋了苗栗縣的大湖鄉、卓蘭鎮與三義鄉,
供應苗栗縣南端鄉鎮與台中地區的用水,兼具觀光、灌溉、防洪與發電的功用。
關於名稱的來源
一個說法是鯉魚潭水庫的形狀狹長,三面有山巒懷抱,由高處看就像是一條鯉魚。
另一個說法則是由鯉魚潭村而來,這是先前居民常在潭裡捕獲十餘斤的大鯉魚。
鯉魚潭水庫的設計
壩體設計為自然溢流,會自動調節水位。
水庫壩體高度96公尺,長度235公尺,容量超過1億2千萬立方公尺。
水庫的下游有景山溪攔河堰,可以調節放流水與灌溉引水。
另外管理局特地設置管線,讓溢流的水利用壓力噴放,
讓觀光客能感受到洩洪的模樣,也能噴出壩底的累積砂石。
集水區非常廣闊,面積53.45平方公里。
集水區的上方,有一條很高的橋跨越。
水庫的主要道路為苗52線,
有許多的果園,與觀光產業,如簡餐庭園。
縣府有針對道路兩旁做綠美化養護,小地方也能展現用心。
在路旁有設置一個停車場,這裡有攤販賣些食物與飲品,
可以在這裡上個廁所,也可以觀看水庫的風貌。
於是我停下了腳步,在停車場上方觀看鯉魚潭水庫。
半山腰的地方,有鯉魚潭管理中心。
通過管理中心後,在橋上可以看見偽洩洪。
水庫有舊山線的鐵橋由此經過,早期的橋樑技術真是驚人。
台鐵山線也有一座大跨距的鐵橋通過此處。
在離開苗52線,就能看見遠方的台13線。
在休息的日子,你可以抽個空來這裡享受半日的悠閒。
更多相片請造訪相簿
http://photo.xuite.net/isakira/4761361
參考資料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hant/%E9%AF%89%E9%AD%9A%E6%BD%AD%E6%B0%B4%E5%BA%AB
http://www.wra.gov.tw/ct.asp?xItem=19991&CtNode=4537
http://taiwanpedia.culture.tw/web/content?ID=1526